1.內(nèi)容提要
本書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公路與城市道路路線、路基和路面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書共分為11章,其中第1章為道路工程設計基礎;第2~7章為路線設計部分,包括道路平面、道路縱斷面、道路橫斷面、道路線形設計、道路總體設計、選線與定線以及道路交叉設計;第8~11章為路基和路面結構設計部分,包括路基設計、路面基層設計、瀝青路面設計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交通工程、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城鄉(xiāng)規(guī)劃和城市設計等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供從事公路、城市道路及有關道路工程建設、設計、施工、監(jiān)理、養(yǎng)護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
2.目錄 1緒論1 1.1道路和道路運輸1 1.1.1道路的定義1 1.1.2道路的功能2 1.1.3常見交通運輸方式3 1.1.4道路運輸?shù)奶攸c3 1.2道路設計的基本內(nèi)容4 1.2.1線形設計4 1.2.2結構設計5 1.2.3交通工程設施設計8 1.3道路設計的依據(jù)9 1.3.1技術依據(jù)9 1.3.2自然環(huán)境條件10 1.3.3交通條件18 1.4道路分類與技術分級29 1.4.1道路分類29 1.4.2公路分類與技術分級30 1.4.3城市道路分類33 1.5我國道路發(fā)展現(xiàn)狀與規(guī)劃34 1.5.1我國道路發(fā)展現(xiàn)狀34 1.5.2道路發(fā)展規(guī)劃35 思考題362道路平面38 2.1道路平面線形38 2.1.1道路實體與平面中線38 2.1.2汽車行駛軌跡與道路線形39 2.1.3平面線形三要素41 2.2直線41 2.2.1直線的特點41 2.2.2直線的長度限制42 2.2.3直線的數(shù)學表達式43 2.3圓曲線43 2.3.1圓曲線的特點43 2.3.2圓曲線的幾何要素43 2.3.3圓曲線的半徑44 2.4緩和曲線47 2.4.1緩和曲線的作用48 2.4.2汽車在緩和曲線上的行駛特性49 2.4.3回旋線的幾何要素50 2.4.4緩和曲線的合理長度51 2.4.5不設緩和曲線的條件53 思考題543道路縱斷面55 3.1概述55 3.1.1道路實體與縱斷面55 3.1.2縱斷面圖55 3.1.3設計線58 3.1.4設計高程59 3.2縱坡與坡長59 3.2.1縱坡59 3.2.2坡長62 3.3豎曲線63 3.3.1豎曲線的定義63 3.3.2豎曲線的作用64 3.3.3豎曲線的線形64 3.3.4豎曲線的幾何要素64 3.3.5豎曲線最小半徑和最小長度65 3.3.6豎曲線高程的計算68 思考題694道路橫斷面70 4.1概述70 4.1.1道路實體與橫斷面70 4.1.2公路橫斷面70 4.1.3城市道路橫斷面73 4.2行車道76 4.2.1行車道數(shù)量76 4.2.2行車道寬度76 4.2.3加速車道、減速車道77 4.2.4爬坡車道77 4.2.5避險車道79 4.2.6錯車道80 4.3中間帶、路緣帶、路肩與緊急停車帶80 4.3.1中間帶80 4.3.2路緣帶82 4.3.3路肩82 4.3.4緊急停車帶84 4.4路拱、邊坡與邊溝85 4.4.1路拱85 4.4.2邊坡88 4.4.3邊溝89 4.5超高與加寬89 4.5.1圓曲線超高89 4.5.2超高過渡段90 4.5.3圓曲線加寬95 4.5.4加寬過渡段97 思考題985道路線形設計99 5.1平面線形設計99 5.1.1直線的應用99 5.1.2圓曲線的應用100 5.1.3緩和曲線的應用100 5.1.4平面線形要素組合設計101 5.1.5平面線形里程樁號計算105 5.1.6平曲線長度112 5.1.7視距113 5.1.8道路平面設計方法與成果118 5.2縱斷面線形設計123 5.2.1一般規(guī)定123 5.2.2縱斷面設計要點123 5.2.3縱斷面設計125 5.3平、縱線形組合設計127 5.3.1線形組合的設計要點127 5.3.2平、縱線形的組合128 5.3.3平、縱線形與景觀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配合134 5.4橫斷面設計135 5.4.1一般規(guī)定135 5.4.2橫斷面設計135 5.4.3路基土石方數(shù)量計算與調(diào)配137 思考題1406道路總體設計、選線與定線142 6.1道路總體設計142 6.1.1概述142 6.1.2道路功能與技術標準144 6.1.3建設規(guī)模與建設方案145 6.1.4環(huán)境保護與資源節(jié)約146 6.1.5設計檢驗與安全評價147 6.2道路選線147 6.2.1概述147 6.2.2路線方案的比選150 6.2.3平原區(qū)選線153 6.2.4丘陵區(qū)選線154 6.2.5山嶺區(qū)選線157 6.3道路定線167 6.3.1概述167 6.3.2紙上定線167 思考題1707道路交叉設計171 7.1概述171 7.1.1交叉口的特征171 7.1.2改善交叉口的基本途徑174 7.1.3路線交叉的分類175 7.1.4交叉口設計主要內(nèi)容175 7.2道路平面交叉設計175 7.2.1平面交叉口的類型175 7.2.2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組織設計177 7.2.3平面交叉口的車道數(shù)與通行能力180 7.2.4平面交叉口平面布設182 7.2.5平面交叉口的立面設計188 7.2.6環(huán)形交叉口的設計194 7.3道路立體交叉設計198 7.3.1概述198 7.3.2立體交叉的類型及適用特點199 7.3.3互通式立體交叉形式的選擇204 思考題2078路基設計208 8.1路基的概念與構造208 8.1.1路基的基本概念208 8.1.2路基橫斷面形式209 8.2路基土的特性與設計參數(shù)211 8.2.1路基土的分類與工程性質(zhì)211 8.2.2路基的水溫狀況與干濕類型218 8.2.3路基的力學強度特性224 8.3一般路基設計232 8.3.1一般路基設計的基本要求232 8.3.2路基橫斷面設計及附屬設施233 8.3.3路堤設計237 8.3.4路塹設計240 8.4路基的主要病害242 8.4.1路基的病害類型 242 8.4.2路基病害的防治原則244 8.5路基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245 8.5.1路基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原理245 8.5.2路基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方法247 8.5.3高路堤與陡坡路堤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258 8.5.4深路塹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與評價260 8.6路基防護工程263 8.6.1坡面防護263 8.6.2沖刷防護266 8.7擋土墻類型與適用范圍268 8.7.1擋土墻的類型269 8.7.2各種擋土墻的特點和適用范圍270 思考題2729路面基層設計273 9.1概述273 9.2碎石與級配碎石基層274 9.2.1碎石274 9.2.2級配碎石基層274 9.3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類材料基層276 9.3.1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類材料的物理力學特性276 9.3.2石灰穩(wěn)定類基層283 9.3.3水泥穩(wěn)定類基層287 9.3.4工業(yè)廢渣穩(wěn)定基層292 思考題29610瀝青路面設計297 10.1概述297 10.1.1瀝青路面的基本特性297 10.1.2瀝青路面的性能要求297 10.1.3瀝青路面使用性能的氣候分區(qū)298 10.1.4瀝青路面設計的內(nèi)容與方法302 10.2瀝青路面的分類與結構組合306 10.2.1瀝青路面分類306 10.2.2瀝青路面結構組合307 10.3彈性層狀體系理論316 10.4瀝青混凝土材料特性及設計參數(shù)317 10.4.1瀝青混合料的結構組成318 10.4.2瀝青混合料溫度與時間依賴性319 10.4.3瀝青混合料應力應變特性319 10.4.4高溫性能320 10.4.5低溫性能323 10.4.6水穩(wěn)定性324 10.4.7疲勞性能325 10.5瀝青路面的破壞狀態(tài)與設計指標330 10.5.1瀝青混合料層和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層疲勞開裂331 10.5.2瀝青混合料層永久變形331 10.5.3路基頂面沉陷332 10.5.4低溫縮裂332 10.5.5設計指標333 10.6我國瀝青路面結構設計334 10.6.1瀝青路面設計標準334 10.6.2路面結構設計流程335 10.6.3交通荷載參數(shù)分析與計算337 10.6.4路面結構驗算341 思考題35511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356 11.1概述356 11.1.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本特性356 11.1.2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工作特性357 11.1.3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要求358 11.1.4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內(nèi)容358 11.2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分類與結構358 11.2.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分類358 11.2.2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362 11.3水泥混凝土路面應力分析364 11.3.1彈性地基板理論364 11.3.2水泥混凝土路面力學模型366 11.3.3有限元方法366 11.3.4彈性地基雙層板荷載應力分析367 11.3.5彈性地基雙層板溫度應力分析370 11.4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及設計指標371 11.4.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371 11.4.2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極限狀態(tài)與設計準則373 11.5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組合設計374 11.5.1面層 374 11.5.2基層和底基層376 11.5.3墊層380 11.5.4路基380 11.6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特性及設計參數(shù)381 11.6.1路基回彈模量381 11.6.2粒料類基層回彈模量382 11.6.3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類材料彈性模量382 11.6.4水泥混凝土彎拉強度383 11.7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設計384 11.7.1可靠度設計標準384 11.7.2路面結構設計標準和驗算標準385 11.7.3交通荷載參數(shù)分析與計算386 11.7.4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厚度計算流程389 11.8接縫設計390 11.8.1縱向接縫390 11.8.2橫向接縫391 11.8.3接縫材料393 思考題393
參考文獻3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