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海綿城市是當前城市人居環(huán)境學科的研究熱點和前沿問題,城市綠地作為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是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重要的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綠地海綿體)。全書包括背景篇、理論篇、實證篇三個篇章,在海綿城市建設背景下,以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為核心理論,將城市綠地與海綿城市建設有機耦合,圍繞綠地海綿體的雨洪管理生態(tài)服務功能與價值,系統(tǒng)地提出城市海綿綠地規(guī)劃設計的理論、方法與技術,并結合相關實踐案例進行了實證研究,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循環(huán)加速研究機制,旨在為“灰綠結合、藍綠交融”的城市景觀生態(tài)海綿綠地建設提供指導與借鑒。
目錄 背景篇 第1章海綿城市建設背景003 11城市雨洪管理問題003 111水安全問題003 112水環(huán)境問題004 113水生態(tài)問題004 114水資源問題005 115水景觀問題005 116水文化問題005 12傳統(tǒng)雨洪管理模式的弊端006 13海綿城市的提出和發(fā)展007 14海綿城市建設的意義011 141海綿城市建設可以減少城市內澇的發(fā)生012 142海綿城市建設有助于城市人居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與提升012 143海綿城市建設緩解城市水資源短缺的局面015 144海綿城市建設推動城市生態(tài)產業(yè)發(fā)展015
第2章城市綠地與海綿城市建設017 21城市綠地與海綿城市建設的關系017 211城市綠地及城市綠地系統(tǒng)的概念017 212城市綠地系統(tǒng)的功能017 213城市綠地系統(tǒng)在海綿城市體系中承擔的角色018 22城市綠地系統(tǒng)與海綿城市的耦合020 221雨洪管理與綠地系統(tǒng)的耦合020 222城市綠地系統(tǒng)與海綿城市體系的耦合021 23海綿城市建設對城市綠地建設的要求021 231海綿城市建設對城市綠地系統(tǒng)生態(tài)的要求021 232海綿城市建設對城市綠地系統(tǒng)功能的要求022 233海綿城市建設對城市綠地系統(tǒng)布局的要求023 234海綿城市建設對城市綠地系統(tǒng)建設技術的要求026 第3章國內外城市海綿綠地建設028 31國外城市海綿綠地建設模式與體系028 311美國——“最佳管理措施”BMPs體系(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BMPs)028 312美國——低影響開發(fā)(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029 313日本——多功能調蓄設施031 314德國——雨水利用技術體系,MR系統(tǒng)(Mulden Rigolen System)031 315新加坡——“ABC水計劃”(The Active, Beautiful, Clean Waters Programme,
ABC) 033 316英國——可持續(xù)城市排水系統(tǒng)(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 SUDS)033 317澳大利亞——水敏感城市設計(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WSUD)034 318新西蘭——低影響城市設計和開發(fā)(Low Impact Urba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LIUDD) 035 32國外城市海綿綠地建設案例035 321丹麥哥本哈根排水防澇規(guī)劃(Copenhagen Drainage and Waterlogging Prevention
Program, Denmark)035 322美國斯坦福德市米爾河公園及生態(tài)綠色河道景觀(Mill River Park and Greenway)037 323美國波特蘭雨水花園037 324美國密爾沃基市灰色骨架綠色紐帶038 325德國漢諾威康斯伯格生態(tài)住宅小區(qū)039 326德國柏林波茨坦廣場040 327荷蘭鹿特丹雨水廣場042 328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休梅克綠地044 33國內城市海綿綠地建設相關理念045 331海綿城市045 332韌性城市046 333山水城市047 334節(jié)約型園林047 34國內城市海綿綠地建設實踐案例048 341衢州鹿鳴公園048 342長沙中航“山水間”公園049 343東莞萬科建研中心049 344清華大學勝因院050 345五水共治: 浦陽江生態(tài)廊道051 346寧波生態(tài)走廊——從棕地到公園053 理論篇 第4章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理論057 41綠色基礎設施的概念與內涵057 411綠色基礎設施的概念057 412綠色基礎設施體系的構成要素059 42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的概念與內涵060 421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的概念060 422綠色雨水基礎設施與海綿城市060 423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的基本特征061 424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的水文學原理061 425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的建設原則062 426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的體系構建063 43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的類型064 431根據(jù)過程劃分的綠色雨水基礎設施064 432根據(jù)尺度劃分的綠色雨水基礎設施065 433根據(jù)功能劃分的綠色雨水基礎設施065 第5章城市海綿綠地研究與實踐的重點范疇067 51海綿綠地調控機理與效應研究與實踐067 511城市下墊面生態(tài)水文過程067 512海綿綠地作用機理067 52海綿綠地本土理論體系研究與實踐068 521海綿綠地分類體系068 522海綿綠地評價體系069 523海綿綠地規(guī)劃體系069 53海綿綠地格局構建研究與實踐069 531海綿綠地生態(tài)格局規(guī)劃理論069 532海綿綠地生態(tài)格局規(guī)劃方法與技術070 54海綿綠地定量規(guī)劃設計研究與實踐070 541海綿綠地定量規(guī)劃設計理論070 542海綿綠地定量規(guī)劃設計方法與技術070 第6章城市海綿綠地規(guī)劃設計方法與技術072 61城市水文生態(tài)過程原理與模擬方法技術072 611城市水文生態(tài)過程階段分析與模擬072 612生態(tài)雨洪管理模式下的城市水文生態(tài)過程072 613城市水文生態(tài)過程空間模擬073 62面向城市雨洪管理的綠地規(guī)劃設計理論與方法080 621雨洪景觀安全格局(Stormwater Management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SWMSP)理論 與方法080 622地理信息系統(tǒng)(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方法與技術081 623有效透水面(Effective Pervious Areas, EPA)理論與方法082 624生態(tài)雨洪管理角度下的城市下墊面分類(Urban Underlying Surface Classification for EcoStormwater Management, USCESWM)方法083 625情景規(guī)劃(Scenario Planning, SCP)方法084 626相關利益方分析(Stakeholder Analysis)方法084 63城市海綿綠地雨洪管理模型技術085 631暴雨雨洪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 SWMM)085 632城市暴雨處理及分析集成模型系統(tǒng)(System for Urban Stormwater Treatment and
Analysis Integration, SUSTAIN)087 633城市綜合流域排水模型(Infoworks Integrated Catchment Management,
Infoworks ICM) 087 634洪水與風暴潮分析(Mike Flood)模型088 635城市雨水改善概念化MUSIC模型(Model for Urban Stormwater Improvement Conceptualization)089 636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水文模型090 637PLOAD(Pollution Load)模型092 64城市海綿綠地建設措施與技術093 641基于滲透技術的低影響開發(fā)技術094 642基于存儲技術的低影響開發(fā)技術097 643基于調節(jié)技術的低影響開發(fā)技術099 644基于傳輸技術的低影響開發(fā)技術100 645基于截留技術的低影響開發(fā)技術100 實證篇 第7章公共海綿綠地規(guī)劃設計案例105 71道路海綿綠地項目105 711項目概況105 712場地分析105 713總體方案107 714局部與細部設計109 72濱河海綿綠地項目112 721項目概況112 722場地分析113 723總體方案113 724局部與細部設計115 73防護綠地海綿項目118 731項目概況118 732場地分析118 733總體方案121 734局部與細部設計123 第8章附屬海綿綠地規(guī)劃設計案例129 81單位附屬海綿綠地項目129 811某醫(yī)療應急救援中心海綿綠地項目129 812某戰(zhàn)訓基地海綿綠地項目142 82社區(qū)海綿綠地項目149 821項目背景149 822場地分析151 823總體方案158 824局部與細部設計161 825效益分析166 參考文獻167 |